大写山川风貌品格承接岭南画脉精神[广州日报]

时间:2019-05-12 05:46:48  来源:[广州日报]  作者:[广州日报]  字体:


梁世雄 《草原暮色》


梁世雄 《归渔》

  作为当代岭南代表性画家之一,梁世雄在人物画和山水画方面都取得了极高成就。早年,著名海派画家程十发看到他的《归渔》后,曾激动地说:“好极了,好极了!这个姑娘的眼睛是看得到水分的。”

  后来,梁世雄以山水画为主,在走遍山川写生的基础上,锤炼概括出沉厚而有意境的个人风格,被誉为“巧融南与北,秀丽复雄强”。

  近日,“中国美术馆捐赠与收藏系列展:心随江山——梁世雄中国画艺术展”在京举行,反响极佳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本次展览,梁世雄向中国美术馆捐赠了各时期的代表作20件/套。作为国家重点收藏项目,中国美术馆如此大规模收藏梁世雄的作品,无疑是对其艺术成就的高度肯定。

  就此,记者与中国美术馆馆藏征集部副主任王雪峰、86岁高龄的梁世雄先生进行了深入交流,以期更深入地揭示梁世雄的创作对于今天岭南画坛的意义。

  文、图/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江粤军

  有助于塑造地域艺术史 展现岭南画派当代文脉

  对于本次在中国美术馆举行梁世雄的捐赠与收藏展,中国美术馆馆藏征集部副主任王雪峰表示,这不是中国美术馆一时的起兴,而是多年的谋划,是以构建中国当代美术史的设想为前提,站在美术史高度进行的。

  “书写中国当代美术史,很多情况下是以中国美术馆的馆藏为标本的。同时代的人可能对某位艺术家的成就还比较清楚,但再过五十年、一百年,后人就只能依据美术史所呈现的作品来判断了。作为在中国美术馆做研究工作的人员,我们要为美术史负责。所以这些年我们主动出击,将各个地方的老先生名单都开列出来,准备一个个地做这样的征集、展览。”

  王雪峰谈到,中国美术馆之所以“相中”梁世雄,基于以下原因。

  岭南画派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影响力是比较大的,但在北京的宣传度或者说研究深度还不够。“前几年,我做了一个馆藏20世纪山水画精选展。我把岭南画派第一代画家的作品调出来,发现高剑父的山水画作品,中国美术馆几乎没有入藏,只有一张像水彩画的渔港;高奇峰的作品,中国美术馆则一张都没有。陈树人因为他的亲属捐赠了八九十张画,所以才能拿得出来。因此,岭南画派第一代画家的形象,在中国美术馆的收藏里面是比较弱的。第二代画家,有黎雄才的《护林》《武汉防汛图》,还有关山月的《绿色长城》《长征第一山》《新开发的公路》。整个岭南画派的山水画形象,在这个展览中就是通过这几张作品塑造的。”

  所以,中国美术馆的收藏直接关系到艺术家和地域艺术史形象的生成。而梁世雄作为广东画坛具有代表性的老一辈艺术家,师从岭南画派巨擘关山月、黎雄才等名家,作品有继承有发展,见高度见深度,更重要的是,其所有重要作品都没有散逸或卖掉,并有大量手稿保留下来,难能可贵。这次展览,正可以立体全面地展示梁世雄的艺术风采,让北京的观众了解、感受岭南画派文脉的发展,让研究者了解岭南画派第三代画家的学术面貌、品格。

  王雪峰还特别提到,梁世雄向中国美术馆捐赠的精品力作中,既有山水画大作,也包括了《黄山胜景写生》1套(10幅)、《怀集写生》1套(10幅)、《西藏写生》1套(14幅)。“像《西藏写生》是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,中央代表团选取了四位画家随团前往采风,以便为人民大会堂的西藏厅创作组画。梁世雄在西藏边防画了很多速写,这批作品都完整保存下来,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。”

  登山观海情满溢 以身作则可为范

  梁世雄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,大约在于他始终葆有一位艺术家的赤子情怀,葆有岭南画派注重写生的生命激情。

  除了早年进藏写生近三个月,梁世雄后来还四上黄山、两度三峡采风,七十多岁高龄更随广东慰问团赴新疆慰问援疆干部,深入中蒙交界处的淖毛湖原始胡杨林收集素材,成为第一个到此采风的画家。几十年来,他所积累下来的速写本有齐腰高。

  采访中,梁世雄也反复强调:“画家对生活一定要充满激情,一定要有广阔的胸怀,才能画出有气派的作品。所谓‘登山则情满于山,观海则意溢于海。’”

  他脑海里牢牢记住的画面,是当年跟黎雄才先生到井冈山写生,狂风暴雨,但黎老并没有走,撑着一把伞继续观察作画;是他跟着黎老到日本写生,十几级风浪,黎老一个人跑上灯塔感受海天之壮美……

  老一辈岭南画家的言传身教,成为梁世雄终生奉行的榜样。

  所以,后来他到中国台湾的阿里山采风,正好也遇到风雨大作,大家都躲起来了,梁世雄反而觉得这个时候氛围最好,潇潇飒飒,空空濛濛,于雨中认真写生,回来后画出了一丈八的精品力作——《阿里山之魂》。

  他带学生到黄山采风,也是身先士卒上山做示范。以至于安徽某美术学院的一批学生,因为自己的老师不陪同上山,每天早晨都守在住地门口等梁世雄。正好时任安徽省美协主席的赖少其先生也到黄山去,留意到这一幕,他将梁世雄的速写本拿给安徽的美术老师看,并批评道:“人家梁世雄老师都是带头画的,你连山都不上去。一定要和学生一起画。”

  他带学生到长江写生,有的学生不画水,梁世雄也会告诫学生:“不尽长江滚滚来,不画水来长江干什么,深入生活一定要有激情,不能冷漠畏缩。”在葛洲坝开建之前,他又专门到三峡写生一个月:坐在长江岸边凝神观察,体会江水流动的规律,探索运用线条表现江水奔流的气势。

  深入中蒙边界的无人区,那雕塑一样的胡杨林,更成为梁世雄新的视觉符号。他抓住胡杨林那傲然的精神,用大写意进行表现,在笔墨语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。正是这无畏无惧、真诚真挚深入生活的态度,才让他达到了这样的艺术高度。

  恪守前辈细谨处 注重书法与题跋

  广州美术学院老师、策展人陈侗是如此评价梁世雄的:“这一辈的老先生身上有很多优点,让人感动。特别是他一画起画来,就当个事。”

  因此,虽然早年就以人物画出名,但转入山水画科任教后,梁世雄没有任何抱怨,而且将人物画的造型训练、对人物内心的深刻挖掘运用到山水画上,对地域文化的特色捕捉得非常到位;将大江南北、国内国外不同的山水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;即便是画泰山松、黄山松、衡山松,精神气质也都不一样。同时,他喜欢在山水画中加入一两个点景小人、一两匹马儿,让画面更加活泛起来。

  年轻时岳父容庚先生的几句点拨,梁世雄也马上付诸行动,并贯彻一生。

  “当时我画了一些画给容庚先生看。他很直率地指出:‘画画得不错,字不行。’接着又说,‘历史上没有一个大画家,字写得不好的。你书法不好,就成不了大家。’这句话对我的影响很大。我下定决心练字。我问他从什么字入手?他说看你喜欢。当时大家都是从临摹《圣教序》入手,他说不一定。他有很多碑帖,说你喜欢什么就临什么。我一看,喜欢李北海的,厚重,有分量。”

  一开始,梁世雄没日没夜地练字,写得手都痛了。

  除了李北海,他又临文徵明,学习其书法,也学习其画上的题跋。

  “我以前听人家说,高剑父先生的题款都是起稿的,大小、高低都很讲究。潘天寿先生也特别注意这一点,我看过他的一张画,题款是刮掉后重写的。得到他们的启发,我后来画完画,题款也都会起多张稿,比对一下好不好看,长了还是短了,多了还是少了,最后再决定。”

  他还临摹王铎的草书,吸收那种自由又沉着的气派。“我后来在画画上能放得开,跟练习王铎的字不无关系。”

  现在,梁世雄家里,挂的就是一幅他自书的王铎体草书:“登高壮观天地间,大江茫茫去不还。”这胸襟怀抱,正是他艺术人生的写照,也是最值得今天岭南画家们传承接棒的
 

>更多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钢城资讯 |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社会与法 | 社会万象 | 奇闻轶事 | 娱乐热点 | 明星八卦 | 综艺新闻 | 影视快讯 | 楼市资讯 | 地产要闻 | 地方特色 | 美食营养 | 美食助兴
车界动态 | 新车上市 | 购车指南 | 体坛要闻 | 篮球风云 | 国际足球 | 中国足球 | 理财生活 | 创富故事
关于本站 - 广告服务 - 免责申明 - 招聘信息 - 联系我们 - 工作人员公示
权威综合法治类门户  民生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Powered by EmpireCMS7.8  © 2002-2018 EmpireSoft Inc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