岳州成就过两件著名的织竹产品:“篪”和“笥”[潇湘晨报]

时间:2019-05-12 05:43:56  来源:[潇湘晨报]   作者:[潇湘晨报]   字体:

岳阳有好竹。


斑竹、方竹、墨竹、楠竹、水竹、毛竹,几乎南方山地所有的竹类资源,都能够在岳阳找到身影。说到竹,不能不提到苏轼,他贬居黄州时,曾经饿着肚子写道: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,无肉令人瘦,无竹令人俗,若要不瘦俗,猪肉煮笋竹。一代名人之所以如此喜欢竹,无非是借竹的“虚心”“正直”“有节”来隐喻自己,除了肉炒笋子,他从不关心竹还能做什么。


竹篮都让长沙人买走供起来当回忆


竹能织竹。


岳州的丘陵和山区由于土质肥沃,地层松软,适合竹类植物的鞭状根系发育,这里出产的竹,竹节长,质地柔和,富有弹性,是织竹工艺品的好原料。据记载,原来湘阴、汨罗两县市没有分治时,湘阴三井头就是整个湖湘地区最大的竹器交易市场,从汨罗长乐街上的箩筐箢篼,到玉池山下的斗笠簸箕,从益阳的水竹凉席,到桃江的竹织小器,无不应有尽有。


作为经济地理的一部分,岳阳山林的竹木出产和竹木加工,一直是地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。岳阳是我国南方竹类资源的主要聚集地,其中临湘羊楼司还是我国最大的竹类制品交易中心。但随着材料工业的发展,塑料及金属制品的普及,中国民间以竹纤维为原料的簸箕、提篮、斗笠等竹篾制品逐渐淘汰,传统织竹工艺也渐渐凋零。


在湘阴三井头老城,今年75岁的李敬仙娭毑传承从外婆那里延下来的织竹情怀,坚持编篾织竹,如今还经营着一家竹器制品店,以前专门销售自己的手工制品,现在老了,手不太灵活了,但口碑还在,主要代售乡亲们的手艺。李敬仙娭毑唠唠叨叨地说,以前在农村,舂米过后要用筛子筛谷壳,现在机器打米,没有谷壳,竹制的筛子用不着了。洋伞代替了斗笠,皮箱代替了竹箱。有了电饭锅,不用木桶蒸饭,原来煮饭用的筲箕、蒸边也派不上用场了。“斗笠、簸箕、筲箕、箢篼、背篼、竹篮都让长沙人买走了。”李娭毑说,“大都买了又不用,供起来当回忆。”


织竹动作包含了很多舞蹈元素


曾经作为地方重要的传统手工艺之一,织竹是一门动作优美的技术活,从剖篾到扬竹,从织竹到编花,动作上包含了很多舞蹈元素。一根完整的竹子,从正中对剖,再连续对剖,直到剖成满意的竹片。再将竹片的竹皮和竹心分开,分成纤维含量高的青竹片和纤维含量低的黄竹片。然后再根据需要,将竹片剖成篾片或篾丝,所有竹片要粗细均匀,青黄分明。青篾片是竹的精华,用以编织竹器的精彩部分,而黄竹片因为纤维含量低,柔韧性差,难以剖成很细的篾丝,多用来编制大型的竹篾制品。砍、锯、切、剖、拉、撬、磨,制成篾以后,再插、穿、编、织、削、锁、钉、扎、套,十六道工艺,每一道都是一组“音符”,只有当这些“音符”全部演奏完毕,织竹才算完工。


岳州历史上曾经成就过两件最著名的织竹产品,第一件是“篪”,它是中国最古老的横吹竹管乐器,先秦《小雅》写到:伯氏吹埙,仲氏吹篪,成语“不分伯仲”意思就是分不出第一第二,都是最美好的音乐。篪是古代的竹管乐器,声音干净。但意料之外的是,岳阳竟然是“篪”的唯一出产地。制作“篪”的竹子叫“篪竹”,北魏郦道元在《水经注·湘水》中写到:洞庭湖中有艑山,多篪竹。有理由相信,曾经缠绕宫阙的笛音,就来自古巴陵生产的篪笛。


第二件织竹产品是“笥”,这是远古时代楚国先民盛饭食或者装衣物的方形竹器。中文字库中的“笥”字,就是专门为这一形器而造,甚至汨罗江边有一座山峰因这一织竹制品而命名:玉笥山。笥是利用玉笥山上盛产的楠竹为原料加工编织而成,手艺人精心选择生长三年左右的楠竹,采用中间一段颜色一致又没有斑点、节长质细的部分,刮皮去节,隐约保持竹子本身自然色泽,看上去像昆仑青玉,将竹筒破成粗细均匀,厚薄一致的竹片和竹丝,再精心编织成方形的盛装器物,这就是“玉笥”。


它肯定盛过屈原的衣食。   

文/张堤

 

>更多相关文章
网友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钢城资讯 | 国内新闻 | 国际新闻 | 社会与法 | 社会万象 | 奇闻轶事 | 娱乐热点 | 明星八卦 | 综艺新闻 | 影视快讯 | 楼市资讯 | 地产要闻 | 地方特色 | 美食营养 | 美食助兴
车界动态 | 新车上市 | 购车指南 | 体坛要闻 | 篮球风云 | 国际足球 | 中国足球 | 理财生活 | 创富故事
关于本站 - 广告服务 - 免责申明 - 招聘信息 - 联系我们 - 工作人员公示
权威综合法治类门户  民生法治在线 版权所有,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
Powered by EmpireCMS7.8  © 2002-2018 EmpireSoft Inc.